5月16日,文山州農科院黨組書記苗正生,院黨組副書記、院長李云一行7人,深入硯山縣平遠鎮木瓜鋪村和文山市薄竹鎮老屋基村馬鈴薯試驗基地調研指導工作,現場聽取課題主持人高建莉匯報了科研工作進展。
文山州小春馬鈴薯具有上市早、商品率和市場價值高等優勢,近年全州種植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在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州馬鈴薯產業發展存在品種結構單一、種薯老化等“卡脖子”問題。為落實好州委州政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行動,農科院園藝所積極與云南師范大學開展科研合作,針對產業需求在開展適宜加工薯片、薯條和淀粉等專用型新品種和優質菜用型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較大進展,育成具有早熟、抗病、優質的文薯4號、文薯5號進入云南省小春馬鈴薯區試,育成抗晚疫病較強的文薯3號進入大春區試,不同類型、適宜不同市場需求新品種的成功選育,將為我州馬鈴薯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品種支撐,有利于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實現農民增收。
苗正生書記提出,開展馬鈴薯科研工作要從全局思路謀事,大膽扭轉思維定勢,尤其要注重與產業對接的科技創新工作,要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李云院長強調,要進一步聚焦馬鈴薯育種目標,優化科研技術路線,同時兼顧品質、產量、抗性等多個優良性狀,突破育種瓶頸,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彰顯科技力量。
分管領導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朱漢勇同志陪同參加了考察調研工作。